上榜全国新型 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发布日期:2024-03-12 20:52    点击次数:186

  日前,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汕头市潮阳区上榜“2023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位列第62名。

  据悉,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从城镇发展、公共服务、城市更新、环境质量4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说,跻身2023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正是潮阳区坚持强县促镇带村不动摇、高质量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新标杆的成效体现。

  今年以来,潮阳区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深度融入“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打造全市县域经济典型,加快让潮阳成为创业投资、安居发展的首选之地。

  ●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

  通讯员肖树鹏李盛和

  以产城融合提速城乡融合

  在省委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汕头市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等多重机遇下,潮阳制造业大区的显著优势为新型城镇化注入了强大活力,提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潮阳区立于改革开放潮头,是国内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已形成以纺织服装产业为龙头、多产业协同共进的核心产业发展格局,现有“三新两特一大”规上工业企业399家,2022年实现规上产值536亿元。

  最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规上企业300多家,2022年实现规上产值386.4亿元,具有从织布、印染到剪裁、生产成品等完备清晰、配套齐全的产业链条,持有专利123个,并在海门镇建立了印染产业园区,天浩锦纶、荣昌纺织高端面料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建设及投产。新兴产业经济方面,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三新”产业拥有规上企业78家,2022年实现规上产值116.7亿元。

  为推动产业现代化,潮阳区积极打造高质量园区等发展平台,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潮阳区现有海门、金浦、贵屿三大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汕头国际纺织城,逐步形成“一城三园区”的产业平台格局,总规划面积超2.5万亩。

  潮阳区“一城三园区”的加快建设,进一步带动产业集聚、人口聚集,有力推动城镇与产业有机融合,加快实现产城融合,以产兴城。

  与此同时,潮阳区坚持以城带乡,支持谷饶、海门镇创建全省中心镇、美丽圩镇示范镇,打造城区和谷饶、和平、海门等多个商圈,增强城区发展承载能力。提速推进促镇带村,推动城区4个街道和海门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镇街、练江片区打造产业发展强镇、榕江片区打造农业重点镇,辐射带动各镇(街道)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在这当中,潮阳区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着力打造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如积极打造8个“粤字号”产品、3个“粤字号”品牌示范基地,加快5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和特色水果、优质蔬菜2个市级产业园建设,加大投入推动潮阳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榕江片区美丽乡村风貌带、练江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以城乡作为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同时用产业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由此形成产城融合,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格局,这正是潮阳区加快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之一。

  城市提质扩容走上“快车道”

  近日,潮阳区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场开工,涉及40个片区,70个小区,住宅楼564栋,惠及居民20896户。目前,先行选取12个小区动工,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遍布在全区各处的“小微项目”,犹如无数的微光汇聚成星海,照“靓”着潮阳城乡各处。此前,潮阳区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项目已于2022年8月全面开工,涉及楼栋49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85%以上。在此基础上,潮阳区新增计划改造122个老旧小区,住宅楼920栋,居民户数33223户,分为79个片区进行连片改造,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已于今年11月启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不断夯实城市发展基础,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短板。潮阳区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不动摇,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随着近年来潮阳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干快上,潮阳城乡区位交通条件优势再上新的台阶。国道324线、省道234和237线以及沈海、潮惠、揭惠、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汕汕高铁等过境重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全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4.55公里,密度14公里/100平方公里、出入口14个,高速公路密度及出入口数量均居粤东区(县)首位,在广东全省各区县中也属于第一梯队。所有镇街均能实现15分钟上高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交通条件。

  潮阳区还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分离”改革。目前,已建成区一级政务服务中心1个、镇(街)一级便民服务中心13个、村(居)一级便民服务站273个,基本构建起区(县)、镇(街)、村(居)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同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在潮阳区政务服务中心持续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综合受理模式,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个窗”,并大力推动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向基层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延伸。

  为更高水平增加民生福祉,潮阳区致力加强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及配套功能建设。目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现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3所,民办学校潮阳实验学校享誉省内,全区高考上线率常年保持90%以上;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现有二级甲等医院2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大峰医院正在创建三甲医院,区中医院异地新建提升工程、大峰医院一期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汕头呼援通”潮阳呼援中心项目已覆盖5186名老年人,今年累计开展服务38745人次。

  眼下,在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城市建设和惠民实事中,潮阳区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成效,回应着群众的热情支持和殷切期待,有效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造绿美潮阳生态建设新样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来,潮阳区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不动摇,部署开展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高质量打造绿美潮阳生态建设新样板。

  在全区上下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潮阳区通过绿美潮阳生态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举措,逐步补齐城乡环境短板。特别是近年来,累计投入120多亿元推进练江综合整治,推动练江从污染典型向治污典范转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练江海门湾桥闸国控断面、9条重要一级支流水质、10条重要二级支流水质均达标。2023年1—8月,练江海门湾桥闸国控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9条重要一级支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10条重要二级支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当前,围绕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从“1.0”向“2.0”提档升级,潮阳区重点推动练江二三级支流规范化建设,谋划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综合开发。同步持续开展“五清”专项行动、“散乱污”整治,加快完成潮水溪碧道工程和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人工湿地、金浦梅花生态湿地工程等生态文明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精准实施绿美潮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截至目前,完成5400亩林分优化提升、12543亩新造林抚育提升和8700亩森林抚育等任务,种植各类苗木40多万株,建成城南大南和铜盂新桥2个广东省森林乡村;分步推进10个绿美潮阳区级示范点、10个绿美示范村,10个绿美校园建设,累计建成“万里碧道”64公里。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绿化美化品质,潮阳区还持续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深入开展森林质量提升行动,重点打造东岩森林公园和西环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示范点两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生态好不好?群众抬头可见、呼吸可知。如今在潮阳,群众可以登高望远、在湿地河畔徜徉,也可以去田间花海打卡、社区公园漫步,于城市或乡野里,尽情享受那份清新怡人。